中医药具收藏:重在文化价值

     
2014年7月14日 09:36:11|来源:今晚经济周刊|68 ℃

中医药具收藏:重在文化价值

王庆昆说自己与中医药行业打了一辈子交道,可以说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没有离开过药。这么多年摸爬滚打,他不仅对药的研制轻车熟路,更对制药器具偏爱有加。上世纪80年代末起,他产生了收藏中医药具的想法,从此走上收藏之路。在王庆昆看来,能够专心中医药具的收藏是经高人点拨,更有歪打正着的味道。

高人点拨 歪打正着

王庆昆向记者介绍自己时说:“人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这些年在中药制药行业摸爬滚打,让我对中医、中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这辈子就没离开过药,上学时读的中药学校,毕业后就分配到了同仁堂制药厂。厂子在这些年里起起伏伏,我一直和它相依相守,直至退休。在我看来,中医药学问博大精深,需要拿一辈子的时间来学习它,研究它。”

摆在王庆昆眼前的瓶瓶罐罐印证着他的职业,这些具有年代感的中药制药器具曾是救人于生死之间的“武器”,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它们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在以收藏品的形式出现,又一次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王庆昆说:“其实当年能与这些藏品结缘,的确有高人点拨。能够将这套制药器具收藏得这么齐全,也属歪打正着。”

要知道,引发王庆昆收藏兴趣的并非这些器具,而是陶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陶瓷器皿“相识”,收藏的兴趣陡增,就花大价钱买了一只瓷罐回家,自感可以在此领域有所作为。那时他是厂里的骨干,经常有机会奔走在全国各大药材基地,每次出差他也都不忘看看当地有没有瓷器可以淘回家。望着自己日渐丰富的瓷器收藏,王庆昆找到了瓷器圈内的行家。行家指着这些淘来的瓷器说:“庆昆,你要知道,瓷器收藏水很深,初涉收藏的人最好不要碰它们。你学药、做药,对中医药行业又这么熟悉,不妨另辟蹊径,把与中医药相关的老物件都收藏一套,这可是‘独一门’,完全可以填补天津收藏圈的一个空白。”

此时,王庆昆如梦方醒。“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在中医药器具方面展开收藏呢?”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王庆昆便将收藏的重心转向了自己更熟悉的领域,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25年的时间,他的收藏有百余件,其中一款长沙窑脉枕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唐代,而清代光绪年间胡庆余堂的豆青釉水盂、宋代的洗眼杯等藏品也都被王庆昆收入囊中。

中医药具收藏:重在文化价值

抢救牌匾 收入馆藏

一次王庆昆在库房检查卫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块硬木大货板,木板上堆积着成袋的药材。他仔细辨认木板上的字迹,上面写着“京都同仁堂”等字样。这对王庆昆来说简直就是意外发现,他对工人们说:“赶紧把这块板子抽出来,拿给厂长。这或许是一件难得的宝贝。”后来,他们又在库房中找到了另外一半,正好与先前找到的拼接起来。经过修缮,“京都同仁堂精选”字样浮现在人们眼前,并且作为老字号的象征被同仁堂博物馆收为馆藏。

自从对收藏产生兴趣后,王庆昆便会留意周边一切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王庆昆说:“我所在的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技术升级改造前,无论是制药流程还是室内陈设都体现着古香古色、古韵悠长的味道。但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制药领域也应该与时俱进。当年制药行业都在验收升级,与生产无关的东西都要被清理出去,然后引进更先进的制药设备。当年的确有一些老物件被清理掉了,在我看来有些遗憾。”

这件事对王庆昆的触动是巨大的,他不仅意识到保护文物史料的重要性,更激发了他对这些藏品的热衷。王庆昆说:“中医药是国粹,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当年不流行所谓的企业文化,但现在我们觉醒了,应该拿出一些力量去找寻那些曾经被遗落的宝贝了。”

中医药具收藏:重在文化价值

收藏药具 贵在传承

昔日的药瓶、药罐,今日已成为王庆昆的收藏陈列。一枚枚始于清代的青花小药瓶,宛若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这些小瓷瓶不仅造型精美,图案也体现了作者的创造力。青花花纹多采用图案与纹饰相结合的画法,线条简单,结合点染,使得图案勾勒的景致“似是而非”,有风景构图意味的同时兼有纹饰的效果,让小药瓶看起来像个大青花瓷瓶的“微缩版”。通过研究,王庆昆发现散剂的药瓶往往较小,口也比较窄,而膏状药物则以“坛”、“罐”造型为主;清朝中期之前的药瓶则往往较大,而且烧造的工艺也更为讲究。在他收藏的装盛散剂的药瓶当中,就有清早期的数个扁瓷瓶,而且在瓶身上还有烧造出的阳纹花草图案。更有一个蓝色釉八卦图瓷瓶,主体被塑造成八卦图造型。这些盛装散剂的器皿不仅上有“嘴儿”,下有“底”,还有装饰性的“执手”。

从中不难看出,王庆昆不仅在收藏,他还在研究中药器具,为的就是能够将这份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王庆昆说:“现在制药厂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影子,现代化、机械化生产取代了过去的人工化,这是时代进步的缩影,也是中医药行业应该走的过程。”王庆昆说,他今天专心收藏中医药器具,目的就是从中找出那些已经失传的经验,并希望寻求突破,记载下来,以备后人留用。

中医药具收藏:重在文化价值

本期收藏家:王庆昆

王庆昆,65岁,现为天津文博协会民间收藏委员会会员,天津市红桥区文化馆摄影协会副会长。退休前为天津市同仁堂制药厂副厂长,一直在中药制药领域打拼。正因为工作带给他得天独厚的优势,王庆昆对中医器具、典藏书籍、老字号药店的药目、民间验方手抄本情有独钟。目前他的收藏中,有100多件中医制药器具藏品,其中一些藏品可追溯到唐代。木版《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雷公炮炙论》等中医学典藏书籍均被他细心保存。天津隆顺榕、同仁堂等老字号药铺的药目也被他完整保存。王庆昆的藏品除了具有年代感外,还有史料价值,他收藏的药瓶、方单等藏品可以印证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王庆昆告诉记者:“冲筒、药碾子、切药刀凳、炒药锅勺等,随着中药现代化,这些古老而传统的中药器具似乎已悄然离去;即使有,很多年轻的中医药人员也不会使用,甚至不认识。这说明我们真的离传统太远,淡化了传统的中药加工炮炙与管理。不是说现代的不好,只是作为几千年中药炮炙的必备器具,在我们手上失传了,我觉得愧对历史,无法向后人交待。其实,这些东西的存在,不仅能够派上用场,还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出于对中医药的深厚感情,王庆昆苦心收藏着传统中药器具,其中有些藏品的价格的确价值连城,越是年代久远越显价值所在,有不少人也在追逐着他,希望以高价购得。但王庆昆却说,这些藏品绝对不会卖。理由是:它们是一整套中医药器具,拆开就没意义了。天津的中医药企业若想进行展览,可以临时租借,但想购得恐怕不行。

王庆昆举例说:“比如一些外壳比较硬、果实比较大的草药,用工具冲几下,立即就会碎掉。不仅方便包装,还可以在煎药的过程中让药效尽情释放,充分地发挥药物功效。”作为一名于中医药事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人,王庆昆认为在弘扬中医药文化时,思想理念上要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他看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以文化引导特色,用特色强化文化挖掘、整理、推崇中医药文化,责无旁贷。他说:“中医药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无所不在,拥有它,才拥有了某种历史文化的元素和符号;拥有它,才使得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更具体。我们不能忘却传统,要在创新中去发扬和继承看似简单,实则有着悠久历史典故并方便实用的东西。这并不是指简简单单的什么器物,而是其背后隐藏的经验、理念甚至文化。如果因为产业现代化就放弃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那代价就太大了。”

为此,王庆昆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深入挖掘、整理那些被我们遗忘、甚至抛弃了的东西;把它们修复好、管理好、使用好,以至得到改进升级,使它们成为既有使用价值又有文化价值,甚至还有收藏价值,集古今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精品。

中国四大砚台的来历和特点是什么?

中国银元起源于什么时候

2023年03月25日咸丰重宝铜钱值多少钱

绿幽灵深绿好还是浅绿好,女士戴绿幽灵佩戴禁忌

绿松石的一般密度是多少?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绿松石?

标签: 中医药具

上面是“中医药具收藏:重在文化价值”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ap.jtmc.com.cn/330.html

声明: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部分来自互联网,如果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发送到邮箱:admin@jtmc.com.cn,我们会在看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内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