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描绘的内蒙古民族歌舞、守望相助的时代风貌

     
2019年11月21日 13:19:38|来源:正北方网|91 ℃

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袖珍艺术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发行的邮票中,留下了内蒙古民族歌舞的丰富印记,展示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时代风貌。这些邮票飞入千家万户,飘向五洲四海,向全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呈现了内蒙古民族歌舞的独特魅力,也传递着内蒙古欣欣向荣、发展进步的丰富讯息。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中国邮政共发行5组纪念邮票,其中第4组“举国欢庆”1套3枚。第1枚以雄伟壮丽的天安门为背景,描绘了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苗族等民族身穿节日盛装,在天安门广场欢歌曼舞的场面,形象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热烈气氛,生动体现了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这也是蒙古族歌舞形象第一次进入新中国邮票。

邮票上描绘的内蒙古民族歌舞、守望相助的时代风貌

举国欢庆

1963年6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间舞蹈(第2组)》特种邮票1套6枚,其中第3枚是“鄂伦春族鄂伦春舞”。图案中,一对男女演员身着民族服装,正在表演打猎时的骑马动作。历史上的鄂伦春族,是在大兴安岭地区以狩猎为主,辅以采集、捕鱼的少数民族,鄂伦春歌舞源于独特的生产生活实践,打猎舞表现了骑马持枪狩猎场面,熊斗舞模拟狗熊姿态,“红普嫩”反映了妇女的采集活动。广泛流行的“鄂呼兰,德呼兰”“依哈嫩”,是围着篝火饱食猎物后的自娱性歌舞。鄂伦春族主要聚居在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县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邮票上描绘的内蒙古民族歌舞、守望相助的时代风貌

鄂伦春族鄂伦春舞

1973年6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儿童歌舞》特种邮票1套5枚,其中第2枚是“拉马头琴(蒙古族)”。图案采用民间剪纸艺术,刻画了一个站立演奏马头琴的蒙古族男童形象,十分清新可爱,也反映了蒙古族少年儿童在在祖国大家庭中健康快乐成长。马头琴是蒙古族传统拉弦乐器,因琴柄顶部镶有马头而得名,蒙古语称“潮尔”。马头琴曲目风格多样,富于草原特色,曲调委婉,多是描绘自然风光或者对马的歌唱。著名曲目有“万马奔腾”“欢乐的草原”“牧马人之歌”等。

邮票上描绘的内蒙古民族歌舞、守望相助的时代风貌

拉马头琴(蒙古族)

1999年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1套56枚,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邮票发行史上一次发行枚数最多的一套邮票。邮票图案以“盛装歌舞为主、兼顾民俗”,反映了全国56个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和欢乐祥和、庆祝国庆的场景。

邮票保存十忌是什么

10种最常见的邮票品相不好的表现

信封上的邮票如何用水浸法揭取

新手集邮必备几大神器

邮票收藏需要注意哪些?如何保养

标签: 邮票收藏

上面是“邮票上描绘的内蒙古民族歌舞、守望相助的时代风貌”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古玩收藏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ap.jtmc.com.cn/20998.html

声明: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部分来自互联网,如果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发送到邮箱:admin@jtmc.com.cn,我们会在看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内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