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晦先生手稿等珍贵文献捐赠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2019年12月06日 14:31:49|来源:互联网|75 ℃

12月3日,“杨晦先生手稿等珍贵文献捐赠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杨晦先生子女向国家图书馆捐赠杨晦译著及其师友书信手稿等珍贵文献93种3330册件。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接受捐赠并向杨晦先生子女颁发捐赠证书。捐赠仪式由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主持。

“杨晦先生手稿等珍贵文献捐赠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本次捐赠文献主要有杨晦先生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翻译作品《悲多汶》《当代英雄》《雅典人台满》和文学评论《曹禺论》的手稿、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编写的《中国文艺思想史课程提纲》手稿及抄录的大量资料、1949年由香港返回北京筹办第一次文代会时期的日记,以及1940年参加“作家战地考察团”赴粤北前线考察的记录和收集的各种资料。此外,捐赠文献还包括杨晦先生与师友沈尹默、顾随、废名等人的书信,臧克家庆贺杨晦五十大寿的诗稿等。这批珍贵文献反映了杨晦先生文艺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京派文人的交往细节与群体面貌,体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浓厚的家国情怀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兼具文学价值与文献价值。

杨晦先生之子杨铸回顾了父亲的生平创作以及与文坛名家的交往经历,他表示,将父亲的手稿等珍贵文献捐赠至国家图书馆,既是为文学史料寻找到合适的归宿,也是为现当代文学研究从业者保存研究资料。饶权代表国家图书馆向杨晦先生子女表示感谢,他谈到,2019年是杨晦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也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五四运动中,杨晦先生直接参与“火烧赵家楼”,其所折射出的爱国热情、激情与真情,一直燃烧在杨晦先生的学术生命中。饶权说,杨晦先生一生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始终扎根社会、面向人民。“他的戏剧创作取材于底层民众,反映社会现实与民间疾苦;他的文学翻译选择的是坚忍不屈、激人奋进的作品,开风气之先;他的文艺评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注文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提倡文艺为社会和民众服务。他将创作、翻译、批评、文论融于一炉,堪称中西汇通、博观约取。而贯穿其中的,始终都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真挚的情感,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饶权表示,此次捐赠的杨晦先生文学资料,包括了杨晦先生的代表作品手稿,其深沉刚直、针砭时弊的文化品质令人感佩,而在其师友手札中更反映出一代作家的私人情谊与精神面貌,“这些珍贵历史文献虽历经波折,幸而完整保存,既是作者心血的凝结,更是国家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杨晦(1899.3.25-1983.5.14),原名兴栋,号慧修,是我国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五四”运动时参与“火烧赵家楼”。因感社会黑暗,改名为晦。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杨晦与冯至、陈炜谟、陈翔鹤等创办《沉钟》杂志,组织文学社团沉钟社。杨晦在教书和主持《沉钟》期间,还曾编过《新中华报》《华北日报(副刊)》,并坚持剧本创作。新中国成立后,杨晦长期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担任系主任并兼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为北京大学古代文论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倾注心血,培养了大批学术人才。

据悉,杨晦先生手稿等珍贵文献将入藏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于1954年正式创设,着力于保存近现代和当代重要文化史料。目前该文库已收藏500多位近现代及当代名家的8000多件手稿,包括詹天佑、梁启超、王国维、鲁迅、郑振铎、朱自清、闻一多、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冯至、傅雷等众多著名作家、翻译家手迹。

周大福捐赠3辆医疗救护车 总价值81万元

国际著名藏家希斯内洛斯叫停400件艺术品捐赠

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币隆重启动

国家图书馆受赠《鹤鸣九皋》手稿

128件珍贵文物见证抗日战争历史

标签: 国家图书馆捐赠杨晦

上面是““杨晦先生手稿等珍贵文献捐赠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古玩收藏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ap.jtmc.com.cn/21499.html

声明: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部分来自互联网,如果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发送到邮箱:admin@jtmc.com.cn,我们会在看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内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