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珊瑚和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

     
2020年2月10日 16:48:45|来源:互联网|96 ℃

文化是社会、器物历史文明的积淀,抛却器物谈文化是空洞虚无的;抛却文化谈器物,也是没有任何精神内涵的,如同生吃食材,只为进补,品尝不到真正的珍馐美味。

红珊瑚与玉,同样都是富贵吉祥的化身,都是中国历代帝王将相的爱物,但发展至今,玉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关于玉石的传说佳话,老翁童叟都能随口述出。关于中国的红珊瑚文化,人们却知之甚少,是中国没有红珊瑚文化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小编曾多次提到清代皇家朝珠和大臣冠帽都离不开红珊瑚的装饰,这样的品阶和地位,历史上怎么会没有红珊瑚的传说呢!

据记载,我国文献中“珊瑚”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时代,《山海经·海中经》记载:“珊瑚出海中,岁高二三尺,有枝无叶,形如小树”。还描述了捕捞珊瑚不得而十分遗憾的故事(此珊瑚未确定是宝石珊瑚),那时的红珊瑚主要用作陈设和装饰。汉代的“丝绸之路”把外域的珊瑚带到了国内,一时之间,珊瑚之风盛行,汉代《西京杂记》中有述:”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欲燃。”汉武帝也把珊瑚玉树盆景供奉在神堂之中。

20世纪末,江苏徐州汉墓出土的兽形盒砚,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珊瑚镶嵌物。(粉红色斑点为珊瑚镶嵌,有些已经脱落)

东吴的《扶南传》中也提到珊瑚的生长特点:“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磐石,珊瑚生其上也”。建安诗人曹植的《美女篇》说:“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可见此时红珊瑚已被制作为佩戴的首饰珠宝。

南朝的《世说新语》中记载的“石崇斗富”,石崇抬出家中六七株“条干绝世,光彩夺目”的红珊瑚使国舅王恺在斗富中甘拜下风,也道出了西晋的奢侈风气和红珊瑚的珍稀特性。

更有唐宋才子诗人特地赋诗咏颂,其中流传最广的是韦应物的《咏珊瑚》:“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还有才子薛逢吟咏道:“坐客争吟云碧句,美人醉赠珊瑚钗。”可以看出唐代珊瑚饰品的盛行。学者还发现了唐代的笔砚架和珊瑚钩。至于清代及以后,红珊瑚与皇帝朝珠、慈禧太后及“亚洲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故事,小编在前几期也有讲述。

这些记载都带着特有的朝代印记,政治风貌、艺术风格、国家贸易往来均可从此些进行考证,意义深远。

中国红珊瑚文化很是久远,即便现在台湾是世界红珊瑚的主要产地,但现在许多人的印象,红珊瑚还是“舶来品”。

也许是因为古代中国红珊瑚产地主要在地中海地区,在国内并非盛产,绝大多数的红珊瑚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东方。《古代罗马与中国印度陆路通商考》中有描述:“塔什霍尔罕境外,中国商人等候西方商人,在河岸之上布满生丝丝线,以及丝服用以交换罗马生产之宝石、琥珀、珊瑚之类”。这种稀少而又珍贵的“舶来品”自古至清代都被皇室名流所拥有,平民无法触及。不似玉石到后世有平民化趋势,玉文化得以大面积普及,而红珊瑚至今仍是稀世珍宝,未下神坛。

台湾于1923年发现红珊瑚产区,1964年才开始积极发展红珊瑚产业,我国真正的红珊瑚市场形成才只有几十年,红珊瑚文化和具有几百年开发历史的国家自然有些差距。

受国家保护与调控,能够开采的资源稀少,升值潜力巨大,红珊瑚也是供不及求,成为高收入阶层的爱物。耀眼的升值价值和小众人群的流转范围黯淡了人们对红珊瑚文化的探索兴趣,出现了一种只有红珊瑚,没有红珊瑚文化的现象。

希望热爱古典文化,热爱红珊瑚的我们,不止看重价值,还能了解更多的红珊瑚文化,做精致的收藏者。

真红珊瑚和染色红珊瑚如何鉴别

红珊瑚饰品可以在灯光下鉴别真假吗?

戴红珊瑚手串对人有什么好处

大理白族自治州建设“红色文化”示范公路

万宁继承和发扬了万宁的红色文化基因

标签: 器物文化红珊瑚

上面是“红珊瑚和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的全面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 珊瑚 内容。

当前网址:https://wap.jtmc.com.cn/23331.html

声明: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部分来自互联网,如果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发送到邮箱:admin@jtmc.com.cn,我们会在看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内为您处理!